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

雪鴞追影記


上禮拜週休特別多安排一天假,從華盛頓(Washington DC)坐十小時的長程巴士去波士頓Boston(七百多公里的距離,差不多兩個台灣。),就為了一賭在DC錯過的雪白身影。

雪鴞棲息於曠野,北極圈的苔原是他們的原棲地,以鼠類與雪兔為主食,而隨著獵物數量的波動,雪鴞的數量也跟著變化,每隔四到六年,繁殖過多的雪鴞,會向南方遷徙,今年甚至抵達美國南方的佛羅里達(緯度幾乎跟台灣差不多),華盛頓今年也一度出現迷鳥,就是我們抵達的那天,在雷根機場擦身而過。

儘管從抵達米國後開始,我就不停地在網路上、文獻上搜尋閱讀雪鴞的資料跟生態習性,但真正到了野外卻是截然不同的感覺,從北極來到溫帶的雪鴞,會在海岸、河口、沼澤落腳,開闊的濕地是牠最主要的棲息地,當我抵達Boston的Nahant陸連島時,走在狹長的海岸望著遠方連結的兩個島嶼,還真的開闊到無從找起阿,目光所及最多的就是海鷗、海鷗、還是海鷗。

從資料裡看了很多人拍過的照片,牠們在清晨或黃昏時,會偏向在某個高點搜尋獵物,但我從來沒有在米國這種環境觀察猛禽的經驗,只依靠資料總是很不踏實,時間又有限,只有兩天,還是順著自己的雙腳與直覺,腦中不停跑過各種雪鴞的照片畫面,不停地想像牠會想停在哪裡?向陽面還是陰影處?會選擇殘雪的顏色的隱藏自己嗎?退潮是否是個好時機呢? 遠方海鷗的騷動是否透漏了些甚麼?想像著,如果我是一隻雪鴞。

背著所有器材,走了好幾公里的路,每個海岸線、石頭、雪白的點,都用望遠鏡一一掃過確認,可惜絕大多是海鷗。 過了好幾個小時,Boston這天是難得的好天氣,儘管海岸都是未融的殘雪,陽光的熱力還是讓我把羽絨衣全都塞回背包裡,正想著也許雪鴞感覺到春天,已經北返了吧,一面以望遠鏡再掃描一次海面,一個不尋常的白點,像雪落在我的視野內。

我大概有一段時間連思考都忘記了,只是一直盯著牠,雪白雜著斑點的羽色,那一瞬間我才真正知道雪鴞跟海鷗不同。這就是雪鴞阿。

雖然幾乎是遙遠將近一公里外的海面石頭上,但已經讓人興奮得難以言喻,觀察了好一段時間我才繼續前進,有一就有二,過了幾小時,又發現了第二隻雪鴞,隱藏在海岸殘雪的草叢中,正午的陽光把海面照的閃亮,牠瞇著眼幾乎跟雪合而為一,而幾分鐘後,牠被一個拿著iphone的大媽給嚇飛又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
※照片是第三天在Boston東邊的Belle Isle marsh reservation在冰與水與草的沼澤中,匍匐前進進加木頭人一個小時後才拍到。(附加脖子痠痛)


沒有留言: